欢迎访问范文帮范文大全网!

8分钟的励志故事精选

天下 分享 时间: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

  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,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。莫找借口失败,只找理由成功。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8分钟的励志故事,希望你们喜欢!欢迎阅读!

  励志故事1:命运不会让你永远吃亏

  大学刚毕业的表弟在一家私企工作,薪水不算太高,但工作也算轻松,就是在计算机前统计公司产品的销量,做一些报表,工作很琐碎。这让表弟很不开心,用他的话说就是“我和几个中专生干的工作是一样的,虽然工资比他们高点,但什么也学不到,这样下去太吃亏了。”

  正巧那天吃饭,一起坐的除了表弟和几个亲戚外,还 有饭店老板。他当时听了表弟的唠叨,微微一笑说:“年轻人,我先给你讲讲我的经历吧!你听了可能会有点帮助。”

  “初中毕业后,我家里比较穷,没钱上学了,就去学厨师。我以最优秀的成绩毕业后,被招聘到一家饭店,结果正好人家不缺厨师,只能让我去端菜。我也没有怨言,一边端菜,一边观察别的厨师的作品,一些学校里没有学过的菜系和花样,我在很快就学会了。有时候饭店忙的时候,我也去后厨帮忙,不过工资还 是端菜的工资。”

  他接着说:“你说,当时我要是不干端盘子的活,我连填饱肚子都难。不过,后来,当有个厨师辞职后,我给老板建议让我试一试,结果比那个辞职的厨师水平还 高。而且,因为有端菜的经历,我还 对客人喜欢的菜肴比较了解,后来,饭店的菜系和品种都是按照我的设计来的。我在那家饭店干了五年,挣了将近15万元,这也是我人生的第一桶金,用这笔钱,我现在开了这家饭店。”

  听完了老板的一席话,表弟显得若有所思。老板接着说:“你干得活一点也不吃亏。你想想,你统计公司的产品销量,一年下来,你就会对公司什么产品销量好,什么销量不好了如指掌;你还 会掌握主要客户的基本信息,还 能知道公司什么时候财务状况好,什么时候差,能够了解公司的潜力。这些核心的机密都尽在你的掌握中,你怎么能说你干的工作很吃亏呢,要知道,你将来假如要创业的话,这对你都是无价之宝啊!”

  表弟连连点头表示同意他的观点,其实,对于我也是一个触动。有一段时间,我给别人校对稿子,报酬自然低得可怜。每天都要查看原稿,再逐字校对打印稿,天天累得都双眼昏涩。当时认为自己真是倒霉,摊上了这么一个苦差事。不过,仔细一想,我绝对是得大于失的,因为我不仅对校对的流程和环节清楚了,甚至该书的知识都烂熟于心,现在再干这样的工作,就已经是轻车熟路了,当时认为吃亏的事情,其实是捞了个大便宜。

  表弟后来说,他把饭店老板的送给他的那句话写在自己日记本的扉页上,用来勉励自己。那句话就是:命运不会让你永远吃亏。是的,就是这样,只要你努力,你肯用心,命运是绝对不会让你吃亏的,你看似“吃亏”的那部分,命运会在更高更远的地方给你以补偿。

  励志故事2:命运的补偿

  初三那年,快毕业的时候,学校突然宣布要先进行模拟考试,为了保证升学率,学校会按照分数的高低安排学生的报考。当时,中专还 是炙手可热,尤其是师范类专业,前提当然是只有应届生可以报考。

  父母很愿意让我报考县城的师范,那意味着三年的学习结束后,我就马上可以拥有一份在镇上教学的工作,对于土里刨食的农民来讲,不仅是吃上商品粮的荣耀,更是拥有较为稳定收入的利益考量。上高中,花钱不说,更多的是对前景的遥不可知,要知道,乡里每年能考上大学的人实在是屈指可数。

  我很认真地准备模拟考试,不过,事与愿违,我的分数排在第25名,学校规定前二十名可以报考,我的心里一凉,知道自己没戏了。

  好在过了一段时间,学校突然说,要增加五个名额。我还 没有高兴半天,就得到消息说,考26名的同学取代了我,我找到学校理论,却被告知,因为那个同学是班干部,平常做的贡献比较多,所以自然优先选择他了。

  若干年后再次回忆,自然已经风淡云轻了,但在当时,痛苦第一次无情地投射在年幼的心灵,老实巴交的父母自然也是无能为力。灰暗和沮丧的情绪充斥着内心,甚至将平时的刻苦和乐观吞噬殆尽。

  那年中考,我进了一所县城的高中读书,看着别人兴高采烈地走进中专,想像着他们很快就可以毕业参加工作,心里充满了嫉妒和艳羡的况味。

  那时候大学还 没有扩招,我就读的那个文科班,据说上届学生也只考上了两个本科。情况永远是那么不乐观,而从往日同学的口中,我还 能经常听到在师范读书的那些同学的快乐时光,比起高中的艰苦,那自然是不可相比,于是,我常常想,如若我能去考中专,三年以后,就有一份工作坐等着你,那该是多么的惬意和快乐。这么一想,心里依然空空的满是失落感。

  还 好高中的紧张生活很快就将这种不良情绪驱走了,只剩下埋头灯下的苦读和泡在永无穷尽的题海里的酸甜苦辣。“人生如一杯茶,不能苦一辈子,但总要苦一阵子。”我常常这样安慰自己。

  高三那年,我顺利地考到了省城一所大学。虽然并不意味着可以像中专的同学那样马上拥有一份工作,但至少多年的负笈苦读也算有所回报,接到通知书的那一刻,三年前曾经压抑在心头的陰霾也一扫而空。

  今天,我坐在电脑前,敲下这段故事的时候,突然想起“失之东隅,收之桑榆”和“塞翁失马,焉知非福”这两个典故,我于是明白,人生中的失意、挫折,甚至苛刻得近乎残酷的命运,有时,也未必就是坏事。只要你努力,命运永远会在更高、更远的地方给你以补偿。

  励志故事3:别以为你是谁

  当年,他从大学中文系毕业。在很多同学无处安放自己的前途时,他却凭借自己那厚厚的作品剪贴本,没费多大周折便在一家报社找到了自己的位置。虽然那家报社名气不是很大,还 算不上一个“大秤分金,小秤分银”的单位,但他很知足。

  那一年的他二十四岁,风华正茂,命运铺在他的面前,像五彩的锦缎,熠熠生辉。

  五年后,通过他的努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,他坐上了编辑部主任的位子。同时,在工作之余,他没有放弃自己对文学的追求,于是一篇篇描写亲情、爱情和人生百态的散文和小小说出现在各种报刊上。他成功了,连续两年被一家全国相当有名的杂志被评为最佳撰稿人。之后,一家出版社出版了他的《风中的承诺》散文集。文联也非常关注他,在散文集出版发行之际,为他举行了隆重的作品研讨会和该书的发行仪式,晚报还 以此用了半个版面的篇幅向市民介绍了这位璀璨的新星。

  同事的吹捧、一些读者的美誉、领导的赞扬,使二十九岁的他开始膨胀起来,有了一种天很高,地很阔的感觉。

  一次,当地师专文学社请他去做一场报告,并极力安排他在学校里搞一个签名售书仪式,他欣然应允了。

  那天下午,可能是个周末的缘故,能容纳四百人的礼堂里坐了一半稍微多一点。他有点失落,但还 是兴致盎然地和同学们讲起了如何积累素材、如何突出文学中的人性问题。

  结束后,开始签名售书。

  尽管签名售书的场面没有他想像得那样热烈,但由于他的作品青春气息非常浓厚,能够引起青年学生的共鸣,因此,不到一个小时,他带来的50多本书便卖完了。每卖出一本,他就会在扉页上题上自己的名字,龙飞凤舞的,他对自己的硬笔书法有相当的自信。

  他点上一支烟,正准备收拾一下和学校领导出去。这时,夕陽的余晖中,又有两个女孩来到了他的签名售书点。

  “还 有书吗?”那个穿着方格裙子的女孩问道。

  “没有了,你们来得晚了点……”他一边吹着烟,一边回答。

  “那你什么时候还 要来呢?”旁边的女孩问。

  “可能近期不来了,你们要书的话,可以留下联系方式。”他说。

  “那算了,你给我们签个名吧……”穿着方格裙子的女孩一边从后边把背包拽过来,一边从里边掏出一个硬皮笔记本,封面上有一个调皮的卡通兔。

  她把本子打开放到他的面前。他打开拿起笔,流利地在上面写下了自己的名字,然后递给了女孩。

  女孩拿过来,仔细看了看,脸上闪现了奇怪的色彩。

  “你不是齐鸣吗?”她眨巴着眼睛,上下打量他。

  “怎么了,我不是,我的名字在上边啊!”他一下子意识到了什么,脸上很不自在,身上也火烧火燎的。

  “你的名字,我还 是第一次听到,算我们今天有缘啊……”两个女孩笑着,把笔记本塞到背包里,走了。

  他尴尬地望着她们的远去的背影。他看到,当两个女孩走到教学楼拐角处时,那个方格裙子的女孩好像从包里掏出了那个本子,然后撕下了一张纸,揉了揉,随手扔进了垃圾箱,他的眼睛就像被针扎了一样。

  过了一会,他来到垃圾箱前。找到了那张被揉成团的纸,打开一看,上边自己的签名张牙舞爪,非常恐怖。

  当天,他揣着那张纸,不知怀着怎样的心情回到了家。

  当晚,他把那张纸压平,装进了镜框,就放在自己的电脑前。

  又一个五年,一部近70万字的长篇小说横空出世。作品在国家级文学期刊进行了连载。当年,获得了年度最佳长篇小说奖。

  小说的作者正是他。

  前一段时间,省电视台对他进行了专访。当问到他,哪一件事对他的文学之路影响最大时,他从包里拿出了镶有自己签名的镜框,对着镜头讲了这个“别以为你是谁”故事。

  励志故事4:自己的人生

  在华盛顿州的一条街道上,开着一家小型餐馆,一天晚上,老板布朗正准备打烊,看到门口站着一个少年,少年脸色苍白,一问才知,少年叫杰克,是华盛顿大学的在读生,想出来找一份可以在休息日做的工作。布朗见他可怜兮兮的,就答应给他一个机会。从此,每到周六周日,杰克就来布朗的餐馆打工。布朗发现,杰克不但勤快,心地也很善良,餐馆的活儿,无论布朗支派什么,他总是很卖力地做好。

  学校放了寒假,为了方便工作,杰克搬到餐馆来住。那天,外面雪花飘扬,店里的生意有些冷清,杰克一早起来便整理桌椅,布朗见他衣衫单薄,就将自己的大衣给他披上,说:“孩子,今天生意不忙,你休息一天吧,工钱我照付。”“不,这对您来说是一种损失。”说着,杰克去点壁炉,谁知,当他去外面抱炭火时,不小心摔倒在冰地上,左腿骨折了。布朗赶紧将杰克送到附近的医院,但是,昂贵的手术费让布朗愁眉不展,他刚刚把餐馆的房主权买了下来,还 有一些外债。考虑再三,布朗决定去求大富豪迪斯。迪斯是华盛顿一家电器公司的老板,资产数十亿美元,这几年致力于慈善事业,在华盛顿颇有名气。

  见到迪斯后,布朗简单地说了杰克的情况,希望迪斯给予无偿帮助,迪斯答应承担全额费用。有了资助,杰克的手术很顺利。但是后来,因短期内不能工作,杰克又面临了生活费的困难。布朗不得不再去找迪斯,却遭到了迪斯的拒绝。布朗失望地回到餐馆,对杰克说起此事,不住地叹息。杰克却说:“我知道他不会继续资助我的。”

  布愣愣愣地问:“你知道他不会资助?为什么?他是个慈善家啊,他的声誉一直很好。”

  “这世上没有人比我更了解他,因为,我就是他的儿子。”说着,杰克低下头。半晌,他重新抬起头来,脸上浮现着刚毅的神色,接着说:“他这样做,是让我学会独立生存。”

  布朗做梦也没想到,杰克会是大富豪迪斯的儿子。第二天,布朗去求见迪斯,并询问了杰克的事。迪斯没有否认,并告诉布朗,杰克考上大学后,他们父子便签订了一份协议,从此,杰克离开了家庭的护翼,走上自己的人生路,大学几年内,除了学费,其他的教外辅导书费、生活费用等,都由杰克自己负担。

  每个人都有一双腿,父母可以给予儿女一切,但是,惟一不能做的,是代替他们走路。

  励志故事5:谁妒忌你,就感谢谁

  巴赫被称为音乐界“不可超越的大师”,他出生于德国中部的一个小镇,9岁丧母,10丧父。15岁时,巴赫只身离家,走上了独立生活的道路。巴赫靠美妙的歌喉与出色的古钢琴、小提琴、管风琴演奏技艺,进入吕讷堡的圣·米歇尔学校。图书馆里藏有丰富的古典音乐作品,巴赫一头钻进去,像块巨大的海绵,全力汲取着欧洲各种流派的艺术。为了练琴,巴赫常常彻夜不眠,通宵达旦。

  逐渐突出的才华,让巴赫像一块光彩照人的玉器,惹来不少人的妒忌。因此,虽然巴赫很优秀,却很少有上台的机会。

  起初,巴赫觉得奇怪,以为校长故意让他做一些幕后技术工作,直到有一次校庆演出时,巴赫意识到,问题不是想像的这么简单,那次,巴赫再次被安排做幕后技术工作,而才华远不如巴赫的笛斯诺,却参加了表演。

  巴赫去找校长质问。校长告诉巴赫,因为每次表演前,都公开征求学生们的意见,而有不少人反对他上台。巴赫知道,是才华招来了妒忌。之后,巴赫尽量掩饰着自己。

  果然不久,巴赫得到了一次上台的机会。巴赫走上台,拉了一曲小提琴,他投入的表演,和悠扬的琴声,成为当场的佼佼者。但是,掌声并不热烈,许多人用妒忌的目光看着他。从那以后,巴赫又失去了上台的机会。

  那年,是学校的音乐年会,每个班级都推荐十名演员参加钢琴“同一首曲”盛典活动。巴赫也报了,但是,最后推荐名单出来后,并没有他。

  巴赫知道,又是那些妒忌者在挤压他。巴赫心中如江河咆哮般愤怒,但是脸上却非常平静。巴赫装做毫不在乎的样子,照常打扫着舞台。第二天,笛斯诺来向巴赫请教,如何以复调音乐演奏《米歇尔之夜》,巴赫说,不可能的。笛斯诺说,如果不能以复调音乐演奏,那么,谁也没有把握胜出,因为参加演奏的同学实力相当,又是同奏一曲,很难分出高下。

  笛斯诺走后,巴赫出了一身冷汗。因为,正如笛斯诺所说,如果大家都演奏《米歇尔之夜》,的确谁也没有把握胜出,除非谁能以复调音乐演奏。可是,即使巴赫,也无法用复调音乐演奏这首曲子。

  但是,巴赫没有放弃,他一想起那些妒忌者的嘴脸,就激发了内心中的斗志。盛典前的一个月,巴赫每天晚上都在用心揣摩,终于成功地找到了复调音乐的指法。

  盛典这天,巴赫来到台下的角落里坐着,平静地欣赏着台上的演出。那些荣幸的学生们,一个个上台了,他们的演出不时地得到了掌声。当最后一个人演奏完,评委开始打分。就在主持人要宣布冠军结果时,巴赫突然走上了舞台,在钢琴前坐了下来,接着,一缕琴音响起,礼堂里又响起了《米歇尔之夜》,但是,这次的琴音具有双重的韵味,浑厚中带着轻柔,重音如滚滚江河,轻音如白云缭绕,琴音之美妙,震撼了所有的人。

  一曲奏完,几位被邀请为评委的音乐家走上来纷纷和巴赫握手,并由衷地赞叹,太完美了。主持人当即宣布,本场盛典最荣耀的人是巴赫。

  当主持人让巴赫发言时,巴赫手捂胸口,向台下弯着腰说,感谢我的妒忌者们,是你们将我推上了成功的舞台。

221381
领取福利

微信扫码领取福利

微信扫码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