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范文帮范文大全网!

精选励志故事5篇,只要努力就能飞翔

天下 分享 时间: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

  面对人生旅途中的挫折与磨难,我们不仅要有勇气,更要有坚强的信念。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与大家分享励志故事5篇,希望对你有用!

  励志故事1:执著的力量

  大卫·柏培是美国一位伟大的植物学家,他的很多成果都是来自偶然的灵感加百分的努力。

  一天散步时,他看到路旁有很多平凡的野花,于是突发奇想,虽然那些花很普通,猛然间观察不出什么,但只要善于发现,总能找到它们美丽的地方,于是他决定做一个实验。他选择了不为人所注目的金盏花。金盏花有一个致命的弱点,就是它的花散发出一种臭味。大卫·柏培决心培育出一种没有臭味的金盏花。根据以往的经验,他知道想要实现这个目标只有一种方法,就是找出金盏花的变种,一种没有臭味的变种。尽管希望很渺茫,但他说干就干。于是他向世界各地索取金盏花的种子,一共收集了六百四十余种。他把它们种植在花园里,等它们开花时,一个一个地闻,但它们都有臭味,虽然有些气馁,但他还是继续搜寻,最后终于找到了一株,是大洋彼岸的一位传教士寄来的种子发的,但它很瘦弱,也很难看。

  大卫·柏培不满意,于是他下了一个更大的决心,大量种植各式品种,一共栽培了三十五亩。为了提高效率,当它们长大时,他找来了亲朋好友帮着寻找,要闻遍三十五英亩的每一株植物,只要发现一棵没有臭味,花朵又大的,就算是成功了。他的亲朋好友一株一株地检查着,当时的场面简直是叹为观止。但柏培先生意志坚定,不找到誓不罢休。终于有一天,他的一个朋友大声喊道:“我找到了,我找到了。”他兴高采烈地告诉柏培。柏培来到那棵作了记号的金盏花旁,是的,的确是一株美丽而又没有臭味的金盏花。由于他出色的研究成果,柏培在植物学界的名声大噪。

  有时,我们总是想得多,做得少,或者刚刚去做一件事,就被它的重重困难所吓倒,最后无果而终。没有一种专注而执著的信念,许多事是注定不会成功的。去拉萨的朝圣者,走一步,叩一个头,跋涉了遥远的路程,历经了许多的磨难,终于到达了心灵的圣地。

  是的,只有恪守信念,执著地向前,才能成功。

  励志故事2:只要努力就能飞翔 有信念就会有收获

  19世纪末,一位穷苦的牧羊人带着两个孩子替别人放羊。他们赶着羊群来到一座山坡上,忽然看到了一群大雁从天空飞过,那么自由自在。牧羊人的小儿子问父亲:“为什么大雁会飞呢?”牧羊人一开始并不理解孩子的问题,简单地回答说:“大雁每年的这个时候都会往南飞,它们要去一个温暖的地方,在那里安家,好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天。”大儿子羡慕地说:“大雁可真厉害,能在那么高的地方飞,如果我们也能飞就好了。”小儿子也赞同地点了点头。

  牧羊人惊呆了一下,才明白孩子们原来是在羡慕大雁呢。他笑着对两个孩子说:“只要你们想,并为之付出努力,你们也能飞起来。”

  两个孩子牢牢地记住了父亲的话,并一直不懈地努力着,长大以后便开始了他们的机械航空试验。从1900年至1902年期间,他们除了进行1000多次滑翔试飞之外,还自制了200多个不同的机翼进行了上千次风洞实验。他们废寝忘食地工作着,不久便设计出了一种性能优良的发动机和高效率的螺旋桨,然后成功以把各个部件组装成了世界上第一架动力飞机。

  这兄弟俩就是美国著名的莱特兄弟。1903年,他们制造出了第一架依靠自身动力进行载人飞行的飞机“飞行者”1号,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驾驶飞机飞行成功,莱特兄弟把这个消息告诉报社,可报社不相信有这种事,拒不发布消息。莱特兄弟并不在乎,继续改进他们的飞机。不久,兄弟俩又制造出能乘坐两个人的飞机,并且,在空中飞了一个多小时。

  1908年9月10日,天气异常晴朗,飞机飞行的场地上围满了观看的人们。人家兴致勃勃,等待着莱特兄弟的飞行。10点左右,弟弟奥维尔驾驶着他们的飞机,在一片欢呼声中,自由自在地飞向天空,两支长长的机翼从空中划过,恰似一只展翅飞翔的雄鹰。

  人们再也抑制不住他们的激动心情,昂首天空,呼唤着莱特兄弟的名字,多少人的梦想终于变为现实。

  励志故事3:有些路你非走不可

  喜欢张爱玲的小文章《非走不可的弯路》,说的是年轻的时候,她想走一条路,母亲拦住她:那条路不好走。她不信,母亲说我就是从那条路走过来的。她说既然你都走过了,为什么我不能走?母亲说因为那是弯路。她很固执,还是走了。多年之后,看到年轻人再那样走,她也说那是一条弯路。可是年轻人也不听,还是要继续走!

  人生在世,有些路每一个人非走不可,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。不摔跟头,不碰壁,不碰个头破血流,怎能长大呢?

  张爱玲很少写“心灵鸡汤”,可是人生就是这样,有些路,非走不可,即使别人说,前路有荆棘,或者那条路走不通,可是自己非要走一趟不可。这不就是青春吗?青春就是任性,就是自我,就是敢试,就是相信自己伸手就能碰到天!

  想起我14岁那年,家里人想让我上中专,因为毕业就可以上班,孝顺的我在煎熬下报了中专。可是,在志愿表上交的最后一天,我骑自行车跑了十几里路,追回志愿表,将中专改回高中——就这样我上了大学。

  毕业那年,我想做记者,却没机会,而是当了老师。一位长辈说,当老师不是很好吗?当老师很好,但我就是想做记者!

  工作8个月,我想辞职下海,妈妈说当老师工作安稳,你去了上海,万一没有工作怎么办?可是,年轻的我就是非去不可。兜里只有200元,现在想想,真是勇敢得可以,200元够干啥呢?我真的饿过肚子,有一碗炸酱面就能让我泪流满面……

  回想走过的路,觉得都是非走不可的,非要上高中,非要当记者,非要离开小城,非要漂泊,非要当作家,非要创业,凡是该发生的,终究都要发生,别人挡都挡不了。这种天意,不是宿命论,而是知道自己内心想要什么,或者清楚自己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,并为之努力。你的性格、你的气质、你的天赋都决定了你的人生。有些事,你只能这么做,有些路,你必须这样走。那么,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!

  你的人生中非走不可的路,前途是未知的,它不一定是弯路。弯路是因为迷茫、鲁莽、不够了解自己、内心狭隘才会走的路,如果有足够理性,如果确定知道自己要什么,如果能多一点智慧,人是可以避免弯路的。

  同样是青春,为什么有些人走得顺畅,有些人一路跌撞,其实,就是智慧和情商啊!我年轻的时候走了一些弯路,主要是那时太偏执,而且不善于交际,还好我是搞文字工作的,这些经历都可以成为我创作的题材,要不然,这些弯路,真是亏大了!

  年轻人,勇敢地往前走吧,有些路非走一次不可,先别管是不是弯路!

  励志故事4:前方不只有罗马

  麦瑞·格丽丝13岁时,想做一名出色的医生。

  圣诞节,在床头挂上袜子时,她许下的心愿,是拥有一套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。

  那副被处理过的骨架,被父亲带了回来。但它不能塞进床头的袜子,只能摆在家中的猎物室里。

  这副模型是用金属挂钩把人体的骨骼组装起来的。麦瑞只用了两周时间,就可以把它完全拆卸,然后组装得毫无瑕疵。

  她总是喜欢在手里攥一块白骨揣摩的习惯,让她失去不少朋友。孩子们当中,没有几个人喜欢这种阴森森的东西。她“怪人”的绰号不胫而走。

  在被霍普金斯医学院录取时,虽然没有实际坐诊经验,但就对疾病的深入研究来说,麦瑞或许不亚于一些在医学院学习了四年的学生。

  她的特殊,让霍普金斯医学院决定破例允许一个新生提前跟随教授们研究课题,到医学院附属医院去坐诊,学习实际诊断技术与经验。

  副校长说:“为什么不呢?既然她已经为到‘罗马’付出了那么多努力,我们不妨让她的速度更快一些。”

  在一次手术中,麦瑞发现,自己竟然晕血。当看到医师的手术刀割出剖口,鲜血涌出时,她四肢冰冷,头晕目眩,没听清楚医师在喊什么,就昏迷过去了。

  麦瑞认为,自己不能就此止步。为洗刷耻辱,弥补缺陷,私下里,她在实验室解剖青蛙、豚鼠。她戴上墨镜,想通过看不到殷红色的鲜血来缓解自己的紧张。可是,这也失败了。她闻到血腥的味道,也会出现晕血的症状。

  学校建议,麦瑞转修内科。这不需要与鲜血和手术接触。可大家都忽略了一点,内科的病号也有咯血等症状。

  查房时的再次晕倒,让麦瑞无法把握自己的前途。她心灰意冷,休学回到家中,常常在卧室里一待就是一天,甚至想自杀。

  最疼爱麦瑞的祖母决定找她谈一谈。那天下午,祖母拿着从《国家地理》上精心找出的一摞图片,来到麦瑞的卧室。她一张张地把那些美丽的风景展示给麦瑞看。

  麦瑞不理解祖母想向自己表达什么。看完最后一张图片后,祖母抚摩着她的头发,柔声说:“孩子,这个世界上不仅仅只有罗马,只要你愿意,你完全可以到达同样美丽,甚至更加美丽的地方。”

  看着祖母温暖的目光,麦瑞哭了起来。

  眼泪,冲走了她之前对于理想的所有憧憬。无论什么原因,当自己与目标不得不擦肩而过,或者永远无法重合时,强求只能是自取其辱,而方向不对,最好的方法就是半途而废,重新开始。

  麦瑞重新选择了一所大学。毕业后,她在报纸上看到关于风靡世界的芭比娃娃的讨论。“粉丝”们说,芭比的身体实在是太僵硬了,能活动的关节不多,眼睛不够大,与大家期待她越来越像真人的期望相差太远。

  麦瑞想起了组成人体的那些骨骼,想起了自己积累的知识。

  她进入mixko公司,完成了芭比娃娃征服世界之旅的重要一步,发明了骨瓷环,让芭比娃娃更接近真实的人体,赋予了芭比娃娃更宽的额头,更大的眼睛,更灵活、更多的活动部位。

  麦瑞无法想象,那个曾经固执的自己如果坚持下去,现在会是什么样子。或者一事无成,或者遥遥幻想着自己的罗马,永远无法到达。

  其实,祖母说得直白,却无比的正确,世界上不仅仅只有罗马那么美丽,而前方,更不仅仅只有罗马。

  励志故事5:越努力越幸运

  1975年,莎莉·拉斐尔大学毕业了,梦想做一名优秀的主持人。

  她最初去美国大陆无线电台面试,负责人以她“是位女性”拒绝了她。之后,她又去波多黎各的一家通讯社工作,因为不懂西班牙语,很快被辞退。之后数年,莎莉不停地找工作,也不停地被辞退,因为她总是希望能有自己的主持风格,但电台的人都指责她根本不懂主持。

  1982年年初,莎莉向美国国家广播公司的经理推荐自己的一个谈话节目策划方案,得到了认可。遗憾的是,当她前去报到时,那个经理已经离开了,而继任者对这个节目毫无兴趣。无奈之下,她去找更高级别的领导,可对方对这个想法没有兴趣,说对政治节目更有兴趣。莎莉对政治一窍不通,可她回复对方说:“给我两个月时间。”

  莎莉开始不分昼夜地恶补政治知识。当年夏天,由她主持的政治节目正式开播,播出形式是让听众打进直播电话讨论政治活动,这在美國电台史上可是没有先例的。

  因为莎莉主持技巧娴熟,风格平易近人,她的名字几乎在一夜间传遍了整个美国。很快,她主持的节目成了全美最受欢迎的政治节目,而“莎莉?拉斐尔”这个名字也变成了美国传媒界的金矿,无论她到哪里都会为对方带来巨额的收益。她还两度获得全美主持人大奖,和奥普拉?温弗瑞并列为“美国最成功的两大女性主持人”。

  “上帝只掌握人们命运的一半,把另一半交给自己,你越努力,上帝就会越让步。总有一天,你会把握住自己命运的全部。”莎莉这样说。

221381
领取福利

微信扫码领取福利

微信扫码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