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范文帮范文大全网!

选修语文《黄州快哉亭记》教案

天下 分享 时间: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

作者借物抒怀,本意并不在提倡士人远离尘世、自寻其乐,而在以旷达之情来慰藉不得意的士人,希望他们能胸中坦然,生于世而无往不自得。此外也应注意到,作者的快意之情中含有不平之气。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选修语文《黄州快哉亭记》教案,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
选修语文《黄州快哉亭记》教案

教学内容:

教材简析:

1.快哉亭是张梦得所建,由苏轼命名,苏辙作记。当时这三人都被贬了官,身处逆境,但都很达观。亭名很潇洒,文章很洒脱。

2.文章主旨:它从写景入手,以浩荡的长江带出快哉亭,接着写登亭观览的快意,然后转入议论,揭出文章主题:心中坦然则无往而不快。

3.艺术特点:写景气势雄浑,视野开阔,种种自然景观,尽收笔底,又各具特色。议论则层层递进。先说“其中不自得,将何往而非病”;后说“其中坦然”,“将何适而非快”;再申说亭子的主人张梦得胸襟旷达,不以贬官为患,而逍遥于山水之间,故“无所不快”。文章纵横开合,淋漓尽致。前段寓情于景,夹带叙事;后段议论中带写景,借说理以抒怀。全文紧扣一个“快”字,将写景、叙事、抒情、议论熔为一炉。

教学目标:

1、了解文体特征;

2、能筛选信息,并疏通文意;

3、体会文中所寄寓的旷达胸襟,无往而不快的人生态度。

教学重难点:

1、重点:体会作者旷达的胸襟,无往而不快的人生态度

2、难点:引录宋玉《风赋》中的故事的作用

课时安排:一教时。

教学过程安排:

一、导入并初步感知

1. 导入:以人生遇到挫折将如何面对,引出范仲淹“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”,导出课题。

2.文体与作者:

①.了解本文文体“记”。回顾以以前学过的带有“记”字的文章内容,然后归纳:“记”是怎样的一种文体。

②.简单了解作者。

3.读课文(范读或录音),正音并注意句读。

4.初步感知

①.填空:快哉亭涉及了三个人,分别是 、 以及 ,三个人的共同点是 。(帮助理解主旨)

②.“快哉”一词贯穿全文,是本文的“文眼”,划出含有“快”的句子

二、再读课文,重点研讨

1、从以上七个句子入手,整理出文章的脉络、思路,了解作者的感情。

2、深入探讨 “快哉亭”命名的原因。

3、文中第三段为什么要引用宋玉《风赋》中的故事?

三、拓展与小结

本文作者认为“不以物伤性”将无往不快。而季羡林在《幽径悲剧》一文中有这样的一段描写:“我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。我的感情太多,总是供过于求,经常为一些小动物、小花草惹起万斛闲愁……我甘于为一些小猫小狗小花小草流泪叹气。”你如何理解这两种观点?

四、课后学习与作业

①.请同学们把你认为精彩的语句或语段抄写与背诵。以积累语言和体会感情。

②.余秋雨先生曾经在《文化苦旅》中提到“贬官文化”一词。“中国文化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分可称之为‘贬官文化’。随之而来,许多文化遗迹也就是贬官行迹。贬官失了宠,摔了跤,孤零零的,悲剧意识也就爬上了心头;贬到了外头,这里走走,那里看看,只好与山水亲热。这一来,文章有了,诗词也有了,而且往往写得不坏。”有兴趣的同学去找找这方面的资料,深入研究下去,写篇读书笔记。

《黄州快哉亭记》译文

长江出了西陵峡,开始进入平地,水势奔腾浩荡。南边与沅水、湘水合流,北边与汉水汇聚,水势显得更加壮阔。流到赤壁之下,波浪滚滚,就像是无际的海洋。清河张梦得,贬官后居住在齐安,他在房舍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,用来观赏长江的胜景。我的哥哥子瞻给这座亭子起名叫“快哉亭”。

在亭子里能看到长江南北上百里、东西三十里.波涛汹涌,风云时而出现,时而消失。白天,船只在亭前往来如梭;夜间,鱼龙在亭下悲鸣。景色瞬息万变,令人触目惊心,不能长久地观看。现在我能在亭中的小桌旁席上赏玩这些景色,抬起眼来就看个够。向西眺望武昌的群山,(只见)山脉蜿蜒起伏,草木排列成行,烟云消散,阳光普照,捕鱼、打柴的村民的房舍都历历可数。这就是把亭子称为“快哉”的道理。至于沙洲的岸边,故城的废墟,是曹孟德、孙仲谋所傲视之处,是周瑜、陆逊率兵驰骋的地方,那些遗留下来的传说和痕迹也足以使一般人称快。

从前,楚襄王让宋玉、景差跟随着游兰台宫。一阵风吹来,飒飒作响,楚王敞开衣襟,迎着风,说:“这风多么使人快乐啊!这是我和百姓共有的吧。”宋玉说:“这只是大王的雄风,百姓怎么能和你共同享受它呢?”宋玉的话大概有讽喻的意味吧。风并没有雄雌的区别,而人有是否受到赏识的不同。楚王之所以感到快乐,而百姓之所以感到忧愁,正是由于人们的境遇不同,跟风又有什么关系呢?士人生活在世上,假使心中不坦然,那么,到哪里没有忧愁?假使胸怀坦荡,不因为外界的影响而妨害性情,那么,到什么地方没有欢乐呢?现在,张君不把役官当作忧患,在办完了公务之后,便任情漫游山水之间,这大概是因为他的心胸有超过一般人的地方。即使是用蓬草编门,以破瓦片做窗,都没有什么不快乐的事情,更何况在清澈的长江中洗浴,面对着西山的白云,竭尽耳目所能取得的快乐而使自己畅快呢?如果不是这样,那么,连绵的峰峦,深陡的沟壑,辽阔的森林,参天的古木,清风拂摇,明月高照,这些都会成为失意文人感到悲伤憔悴以至难以忍受的景物,怎见得这是能使人快乐的呢?

《黄州快哉亭记》赏析

苏辙的散文《黄州快哉亭记》,因其高超的艺术技巧,历来被人推崇备至,公认是一篇写景、叙事、抒情、议论紧密结合并融为一体的好文章。最能体现苏辙为文纡徐(从容缓慢)条畅(通畅而有条理)、汪洋(气度宽宏)澹泊(不追求名利)的风格,就同他的为人一样。 这篇文章由写景叙事入手,而后转入议论。条理清晰,结构严谨,过渡自然,不露痕迹。写景,能曲肖其景,但又不实不死,做到情景俱出,境界深远,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;叙事,能于简要之中插入闲情,磊落跌宕,分外远致。 这篇文章最杰出的地方,还在于它的议论。文章就同样的“风”,因帝王、庶人生活、思想之不同而感觉殊异的事实,得出“使其中不自得,将何往而非病?使其中坦然,不以物伤性,将何适而非快”的结论。立论正确,论证有力,结论无可辩驳,令人信服。“论如析薪,贵能破理”。(梁·刘勰《文心雕龙·论说》)要能破理,立论首先要正确,要“贵是而不务华”。(汉·王充《论衡·自纪》)《黄州快哉亭记》以人对外物的感受是千差万别、因人而异的事实立论,这无疑是正确的。立论“贵是”,就要贵在正确揭示事物的本质。要能破理,在论证过程中还应做到,所“考引事实”必须“不使差忒”。(宋·洪迈《容斋随笔》)苏辙在文章中征引楚襄王兰台披襟当风故事,作为论证的例子,故事的出处在宋玉的《风赋》(见·梁·萧统《昭明文选》),确凿无误,足可传信。最难能的是,这篇文章的议论始终带着情韵,故虽有一股愤懑不平 之气贯注其间,却不显出伧父面目。“风无雄雌之异……而风何与焉?”“连山绝壑……乌睹其为快也哉!”等等议论就是。这些议论都近乎于言情,近乎于绘景,显得情韵十足,无丝毫议论常有的逼人气势。唯其如此,文章纡徐条畅,汪洋澹泊的总体风格,也就不致因这些议论而遭受破坏。

作者在本文中畅言“快哉”二字,不仅因为快哉亭所处地理位置的景象使人心旷神怡,而且因为宦途失意之人如果“不以物伤性”,则无论处于什么环境,都能“自放山水之间”而独得其快。文章清新开阔,气势奔逸,将写景、叙事、抒情、议论熔于一炉,借用典故并加以发挥,把快意之情写得淋漓尽致。

作者借物抒怀,本意并不在提倡士人远离尘世、自寻其乐,而在以旷达之情来慰藉不得意的士人,希望他们能胸中坦然,生于世而无往不自得。此外也应注意到,作者的快意之情中含有不平之气。


选修语文教案相关文章:

★ 一等奖公开课教学实录5篇

★ 2021电子商务学习计划范文3篇

★ 教学教研成果总结汇报

★ 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活动策划方案五篇

★ 教学资源下载

★ 2021年教研工作总结十篇

★ 语文教育实习调查报告3000字

★ 教师个人工作计划2022

★ 中职教师个人的工作总结5篇

★ 2022年学校的工作计划范文

221381
领取福利

微信扫码领取福利

微信扫码分享